動漫 呼叫大明星 阿密特 戲水 櫻花妹 

控告者
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是一位不切實際的詩人和藝術家,為了藝術,過著極度貧困的生活,然而,在有生之年,他的作品並未被大眾熟悉。一直有個聲音告訴他,這是在虛擲人生,他的版畫和詩作根本一無是處,而他是個無力養家的男人。每當他要投身於一些充滿希望、卻又帶著不確定性和失敗的可能性的新計劃時,這個聲音就會變得很大。布雷克對於為心理動力(psychological dynamics)命名及將其擬人化相當在行,因為如此一來他就能把它們當成個體應付,還可以辨識它們。由於布雷克對這揮之不去的聲音感到厭煩,他賦予這個聲音一個可以辨識的身分,同時還能擺脫它的攻擊。依照聖經的傳統,他稱它為「控告者」。那些我們藏在心裡的無理、苛刻的批評被歸類成好幾種名字,像是超我(superego)、內在批判和壞父母。雖然是佛洛依德(Freud)創造了超自我這個專業用語,但是他的讀者卻也馬上認可了這個概念,因為這個殘酷批判的反對者幾個世紀以來都是人類病症的一部分。希伯來文中撒旦(Satan)這個字主要的意義就是控告者。在希伯來經文的早期希臘譯本中,將這個意義保留在diabolos這個字當中,意思是「發言反對的人」。而diabolic這個字的原始意義就是對人類成長的衝動和更完整地體驗人生抱持反對的立場。控告者是一個對我們說「我們失敗了」的聲音,說我們沒有價值或沒有吸引力的聲音。這個聲音訴說著我們的創新能量、改變意願都只是不值得信賴的衝動罷了。超我則是對人類高度進取精神的一套煞車系統。心理學家簡德林指責佛洛依德不該稱超我為「良心」。超我是意識,不是道德,也不是聖經中「微弱、可靠的」聲音。反之,它是「我們內在最喧鬧的聲音」,它的功能不是修正錯誤或採取道德行動,而是懲罰並阻止我們採取任何可以讓我們經歷全新可能的行動。內在批判可能造成嚴重的殺傷力。我們必須學會認清這個敵人,認識它是防範敵人阻止我們的第一步。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性格獨特的控告者,它會用特定的方式傳達令人沮喪的訊息。如果我們無法辨識控告者,那麼我們對於罪惡感、羞恥心,或是無能的感覺將變得模糊、無法辨識。它們會變成只是「我們」,而不是一個毫無助益的入侵者的聲音。(參照「潛水集:認識你的控告者。」)



※潛水集:認識你的控告者當你讀到內在批判時,試著想像你自己的控告者將找上你。把它們找出來。每個人的「和以前一樣的事情」都不一樣。現在,花點功夫留心注意。



當你將注意力放在「和以前一樣的事情」這個句子時,你想到了什麼?和以前一樣痛苦的事情。你本來應該有的……?你太……?如果你可以更……?你現在太老了,所以不能……?當這些句子出現時,注意看看它們對你有什麼影響。你身體哪一個部分產生感覺?你的肩膀是不是開始下垂?你的胃是否緊張?你是不是突然覺得不安,起身離開房間?你是不是開始發呆?讓內在批判沈默下來的第一步,就是要知道感覺是什麼、身體上的體驗是什麼,以及控告的「訊息」究竟是什麼內容。明白控告者正在說話,而你內在的其他聲音也在訴說,那些聲音對外在環境所提供的條件和對你現況的了解都更具權威、更真切。控告者會用許多方法,使用各種聲音,表現出自我批判的樣子。對於身陷困境的人來說,控告者往往是交談的一部分。這個入侵者經常採取的兩種形式是,降低一個人的自信心或讓人對已經做出的決定和錯失的機會深感悔恨。二、三十歲的人較容易缺乏自信。四、五十歲和六十歲的人則是容易責怪自己成就不高或是低估自己對家庭、社群和工作的真正貢獻。控告者可以說是心靈上的殺手,也是造成中、老年憂鬱的重要原因。哈佛大學教授同時也是心理學界道德發展研究的巨擘──心理學家柯爾堡(Lawrence Kohlberg),他在自殺的幾個月之前曾經說道,佛洛依德和容格在他的年紀就已大有所成,而他自己和同僚卻和這樣的標準差得太遠了。當控告者掙脫桎梏,那麼無論我們得有幾個學位、有多少著作、完成多少交易或獲致多少頭銜,它仍然知道該怎麼讓我們感到無能。



文/摘錄自《挑戰黑色太陽──生涯困境的創造性力量》,天下雜誌出版出版


 

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佩斌 的頭像
    林佩斌

    核死丘

    林佩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